九上政治小论文好句子集锦200条

1429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九上政治小论文好句子集锦200条

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小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承担德育任务,完善学生个性的课程。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小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摘 要: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少年,他们父母不在其身边,隔代抚养过程又充满了溺爱,使这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特别需要加强。那如何在当前的初中学校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呢?作为班主任,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肩负着非常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关心学生

【第1句】:看准机会,选择最佳时机,进行思想教育

班主任若真正爱护学生,那首先应该理解学生感情,尊重学生人格,在平等立场上同他们谈话、交往,在交往当中寻找教育时机,只要班主任注意观察,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脉搏,善于捕捉教育时机,教育工作就会更加主动、有效,尤其对后进生来说更为重要。

【第1句】: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对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心灵深处同样蕴藏着拼搏向上的心理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许和鼓励,都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扬与激励。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后进生的“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诱发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后进生转化的最佳机。

【第2句】:选准教育时机

在教育时机未出现时,班主任要耐心等待,当最佳教育时机到来时,要抓住契机进行教育,因为此时教育学生,最容易被学生接受,教育效果最佳。

【第2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学生有一份爱,与学生建立起团结、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他们有什么想法、要求就会主动找班主任谈心寻求帮助,同时班主任也深入到他们中间,关心、了解每一个学生。事实证明,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情,真正尽一个班主任应尽的职责。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敬重,班集体的总体成绩也才会有较大进步。

【第1句】:课堂上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主动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板着脸、居高临下,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敢放松去学习、回答问题了,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第2句】: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学生非常需要班主任的真挚感情,班主任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诲。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第3句】:遇事要有耐心

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

【第3句】:激发学生的情感,以行动感染学生

【第1句】:用爱激励学生

崇高的爱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充分利用教师形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理智感、道德感和审美感。班主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就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班主任应当用自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去感染学生,以身作则。同时,品学兼优、均差者有之,班主任的爱应是公正的,不应偏信偏爱、冷淡歧视。否则受冷淡遭歧视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接受教育。

【第2句】:用爱温暖学生

班主任一要关心学生成长,生活中多关心学生,体贴学生,解决学生生活上的困难。二要多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讲为人处世的原则,三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让学生充分信任你,才能了解学生心中的“结”。

【第3句】: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就必然要严格要求,没有原则的爱是偏爱溺爱,过分的严厉便缺乏情感的交融。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但若在批评教育时讽刺、挖苦甚至辱骂、体罚,这与严格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学生,应进行恰当的批评,春雨润物细无声嘛!

总之,初中生的可塑性很大,初中时期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要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一分严格之水,再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为了生健康成长,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为了明天,我们用心在努力!

参考文献:

申嘉欣.浅谈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青春岁月,2011(12).

初中生小论文

导语:小论文是在做大论文的同时有idea,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下面是初中生小论文。欢迎阅读及参考!

  篇【第1句】:初中生小论文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不愿意让中学生接触金钱的,认为从小持币会使孩子思想受到铜臭气的不良影响。这种消极防范导致中学生缺乏经济意识,出现盲目消费,不会理财等现象。其实,作为家庭成员之一,中学生不可能不和钱打交道,试图给中学生创造一个真空的消费环境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中学生适当地注意增强经济意识,对健康成长十分有利,也便于提高辨别和分析能力,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固定地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量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每次还未到月末,同学们早已将零花钱用年完了。很多同学对"钱该怎么用"这一理财的基本问题存在着种种不 熟的偏见和误解,甚至在他们"身无分文"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家长一般不会给太多的零花钱。绝大多数(约占79%)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低于50元,但也有5%的初中生每月零花钱超过100元。

据调查,在同学们零花钱的支出项目中,经常购买饮食品占被调查人数的70%,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文具,书籍,报刊杂志,磁带和光盘等。

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同学存在"乱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理财意识淡薄是导致中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正如有些同学所说:"很多同学信奉'钱是身外之物','出手要潇洒大方';也有的人认为'算来算去烦死人','省来省去也省不出几个钱',还不如'今朝有钱今朝花'。"所以同学们的零用钱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不正确的理财观念中被浪费掉了。家庭对孩子理财能力培养的疏漏,是造成中学生理财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对孩子的理财教育也很少涉及。

因此,家长应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财教育。比如,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懂得进行价格比较购物消费;家里一些有关财务问题的讨论中,不妨让孩子适当加入,了解适度消费的道理,预防,杜绝一些孩子从小自家里私下拿钱,在外随意借钱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养成以下良好的理财习惯:

第一,学会消费,懂得必要的消费规矩。形成正确地花钱,算账的观念,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中需要购买东西时,需明白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哪些买了划算。

第二,懂得钱来之不易。要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和地位,懂得钱是劳动成果,珍惜父母劳动成果,不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第三,找机会参加储蓄存款,增加金融知识。如将逢年过节,过生日,长辈或亲友送的压岁钱,贺礼等进行零存整取,自己计划管理,体验理财的滋味。

第四,获得一些投资知识。可以集邮,集币等,有机会可以学习购买基金,债券。

第五,合理利用好零用钱,用于购买学习用品,交通费,以及同学间小额募捐等。

现今世界,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得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要培养和锻炼这种能力,专家建议:在孩子八九岁就应当注意培养其理财意识,而到了中学这一理财观念的形成和定型时期,家长和学校更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篇【第2句】:初中生小论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人身上长了“瘤子”即肿瘤。它是人体某个部位的细胞分裂、生长发生异常逐渐形成的。你是否观察到某些植物体也会产生“肿瘤”呢?如我们经常发现桐树或杨树等树干被羊啃了以后,过一段时间,在被啃处上方会有明显的块状突起,这种突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肿瘤。 我曾做一个观察实验,诱发植物体出现“肿瘤”。在春、夏季,选取一根不离体的杨树(或桐树)枝条,粗细像手指即可,在其基部用刀环割剥去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

过一段时间,伤口上部的树皮逐渐膨大,日子长了,慢慢地在伤口处就逐渐形成“肿瘤”,在植物学上称为“节瘤”,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植物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有机物),靠茎运输到植物体其它部位,运输有机物靠韧皮部里的筛管,且叶、茎、根里的筛管是相连通的,叶制造的有机物运输的方向是上向下运输的。在木本植物有叶的枝上环割,把韧皮部里的筛管切断,切口的上部的叶所制造的养料,由于韧皮部里筛管的中断,向下运输受阻,切口的上侧就集聚了许多养料,这里的植物细胞分裂和生长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节瘤。

我们知道,如果人的身上某一部位长了“瘤子”,此处的细胞生长失控,造成其器官功能异常,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如果树皮被羊啃了以后,植物体产生的养料不能向下运输,造成根部细胞得不到营养,时间久了,树就会枯死。然而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们利用植物节瘤形成的原理,能使果树结大果,结甜果。例如,夏天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的下部,剥去一部分树皮,残留一部分形成层。经过这样处理的果树,由于有机养料不能向根部运输,集中供给正在发育的果实,当年可明显增产。

剥去部分树皮的支干,由于还残留着一部分形成层,它能够逐渐形成新的树皮,第二年仍可正常生长。 在秋季,我们收获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时,会发现它们的根部长有许多“根瘤”,“根瘤”里有根细菌,这些菌就像工厂里的化学反应器,从空气中吸取游离氮元素,并把它固定下来,为植物生长提供氮肥,人们把这种根瘤菌叫固氮菌。因此人们不需要给这类植物施加过多的氮肥,就可以满足其生命活动的需要。

据资料显示,目前,许多国家的科学家正在研究根瘤菌的内部机制,使非豆科植物也能孤胆,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造氮肥。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有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可能在众人之上”。对事物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分析,才能透过现象,发现其奥秘,从而了解和掌握其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 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我认为,生物课堂是我学习的乐园,它不仅使我学到了很多生物科学知识,懂得了一些自然科学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积极探索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观察,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也给了我正确的`。

现在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我立志要像达尔文那样,走向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到自然科学的海洋里去认真的观察、思考,去尽情的遨游,为探索生命的奥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篇【第3句】:初中生小论文

在当今我国初中毕业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都采用了在上个学期把两本教材全部快速地讲完,下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就转入了专题复习阶段。各种中考训练题、冲刺题、仿真题、压轴题滚滚而来,这就是人们常用的"题海战术"。学生做题做得叫苦连天,老师批卷批得头昏脑胀。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如何,师生们都在怀疑。秦峰先生在初中毕业年级语文教学简约而高效的处理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我们把该文隆重地推荐给读者朋友。

笔者近几年连续任教初中毕业班语文,通过观察身边的教师的做法以及和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发现,多数教师在上个学期就已经把两本教材基本教完,下个学期的时间基本上就进入了专题复习阶段了。而这段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又是用于文言文的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能完成整个初中阶段学习内容的复习任务,又能具有较好的复习效果,那么教师对于教材的简约处理就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想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并结合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来谈谈“简单教学”的几种处理方式。

【第1句】:前移次要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种方式就是将原本在课堂上进行的某些教学环节放到课前的预习中去。这样做既能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避免了预习的盲目性和低效性,还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进而提高毕业班课堂教学的效率,能集中“拳头”力量猛击某一块内容。

可以前置的板块主要包括字词的理解掌握、文章的整体感知、一些显性的环节。这些环节里的学习内容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能够独立完成,个别稍难一点的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所以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上就不需要再呈现了。如笔者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阅读并能介绍《骆驼祥子》的主要内容及《骆驼祥子》中与本文有关的前后章节的内容,然后集中精力围绕课题设计了几个程序进行课堂教学。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这种教学方式其实更有发挥的余地。字词句的理解翻译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可以前置的。如在学习《陈涉世家》的时候,如果课前就将词义、句意、文章大意梳理好,课堂上就可以将精力放在人物形象的分析、起义原因的探究、对文章的阅读阅读感悟上。

部分教师可能担心前移次要教学环节,学生有可能学不到点子上,收获不到预想效果。这也不用担心,我们可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问题和练习,如:知识链接,文体知识、作者介绍,扫清字词障碍、文本感知等,这些次要的教学环节解决了,在课堂学习中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第2句】:精心设计问题,用中考命题的形式解读文本

到了毕业年级,教学的功利性确实凸显了,中考常常成为教学的指向。所以教师可以钻研当地的中考试题,揣摩命题特点。在日常教学中,不妨对某些文章大胆采用中考阅读题的形式去呈现,教师可以选定适当的篇目,尤其是适合中考命题的长短适宜、特点明显的篇目,精心对这些文章设计三到五个阅读练习题,并且设置一定的分值,让学生像做中考阅读试题一样去紧张阅读,独立思考,认真作答,然后师生讨论检验。如教学《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文,笔者就设计了五个题目:【第1句】:请你为“绿墙”下个定义(3分);【第2句】:结合全文,说说绿墙的特征是什么?(4分)【第3句】:请你找出一个能够表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例子并赏析(3分);【第4句】:请你找出一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3分);【第5句】:请你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谈谈可以为我们的家园设计哪些绿墙(4分)。

再如教学《学问与智慧》一文,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思考:【第1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第2句】:请你找出本文运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第3句】:本文是讲人的智慧和学问,但是作者在第四节中写了“有智慧的书和无智慧的书”是不是多余的呢?为什么?

这些问题全面理解了,一篇文章的立意和写法也基本上能够掌握了,这就锻炼了学生的解决实际阅读应试的能力。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对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学习来说实用性更强一些,当然一些文学作品也不妨使用。

近几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的设计强化了文体意识,尤其是在考察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时候,很多地方的试卷明确出现要求归纳出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的题型,因此教师设计具体题目的时候也要体现文体意识:比如记叙文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生动形象的语言。议论文要有准确的论点、充足的论据、明晰的论证。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特征,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灵活运用打比方、列数字、下定义等说明方法、严密准确的语言。应该说笔者的这几个题目能够围绕文章的文体特征,并考察学生的相关概念知识,还有效地考察学生的思维的发散性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3句】:合并粗浅的教学内容,以作有益的阅读补充

毋庸讳言,苏教版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在选材方面存在问题,一些篇目内容老化,文学味道欠缺,对于那些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能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文章,像《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江村小景》等篇目,教师教学时候不妨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读读就可以了。

九下第一单元是戏剧文学,本单元选编的四篇(《威尼斯商人》《江村小景》《陈毅市长》《一厘米》)作者的国别有中有外,时代有古有今,戏剧的种类各有不同,在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塑造、主题表现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都各有特点。教参要求教学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比较与辨微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了解戏剧基本知识,在体会戏剧台词语言魅力、把握矛盾冲突、评析人物性格及主题等的基础上初步学会鉴赏戏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但是笔者认为,学习本单元可以让学生异中求同,从一定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比较,去探寻四篇戏剧的共性的戏剧基本知识,提供初步的鉴赏戏剧的基本方法就够了。然后可以以《一厘米》为范例进行学习,从人物语言、情节安排、矛盾冲突等方面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戏剧主题。

而对于一些内容浅显的文章则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一双手》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内容很显性,值得咀嚼的地方不多。并且这篇文章在原来的老版教材中是放在七年级的,而在北师大的教材中,这篇文章放在了小学四年级。所以这篇文章过于浅显,放在九年级(苏教版)里学习是明显不合适的,所以教师大胆舍弃也是可以的。而在我们现实的教学中,还是有很多教师拿这个篇目来上公开课,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它易于把握,上起来顺溜。但由于其内涵不丰,上起课来总觉得缺少余韵。所以,我们可以将内涵不太丰富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略读,或选其一点来学习。

【第4句】:放大主要教学环节,增强思维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毕业年级教材中的很多文质俱佳的文章当然值得教师着力打磨,这些文章,教师要舍得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具体教学中要抓住主要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精心揣摩,感情诵读,培养语感。

《囚绿记》一课的教学,笔者就经过精心的琢磨,围绕课文题目架构课堂教学,结合课文内容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逐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首先让学生看课题,囚绿之“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常春藤)让学生找出这是什么地方的常春藤?(北平的一家公寓的窗外)作者选择这个公寓,那肯定是因为这个公寓的条件很好了,是不是这样呢?那是什么吸引了作者住进这所公寓呢?从而引入是作者对于绿色的喜欢的诵读理解。在体会绿色给作者带来巨大安慰的过程中,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作者作为一个南方的浙江人到了北平应该是陌生而孤独的,是这样的吗?了解作者有了绿色他就不再孤单了,就是这一片绿色给与他安慰。

然后请同学们再看课题,如此美好的绿却被“囚”禁住了,是什么促使作者“囚绿”呢?那引绿入室最初给作者带来“生的欢喜,超越了任何种的喜悦”,这种喜悦使作者开始给予这绿色以更亲昵的称呼——绿友。作者已经把它当作自己的朋友,请问你有好朋友吗?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能够互相关心、帮助,互相理解、信任。)那我们的这位“绿友”有没有和作者一样体会到这种“生的欢喜”呢?

在学生明确上述问题之后,转入对于被囚绿色片段的赏析,赏析完毕,笔者再次进行“先抑后扬”的教学:看到这个囚绿的情节,看到那绿色虽受到我的特别的爱,但是变得娇弱了,还是一心向往窗外的阳光。我们不禁要问,“绿”的行为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呢?学生热烈地讨论说出:当遇到挫折时也要执著于自己的方向,向着阳光生长;作者喜欢它继而占有它是自私的,反而伤害了它。所以喜欢它不一定要占有。“它”可以指什么?可以指朋友,比如我看重朋友的某样东西,但我不可以自私的占有。可以指爱情,可以指亲情;父母对我们过分的爱其实就是伤害。

教师继而引导学生进行主旨探究:那么这些是不是陆蠡想要表达的主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体味出“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甚至在赏析最后一段最后一个句子时还可以继续“先抑后扬”:最后一个句子是个疑问句,作者对前半句能不能见面有疑问吗?经过讨论,学生明确对于重新见面的时间没有疑问,仅仅是对于这绿色和我会不会面生有疑问,这句话其实暗含了一种中国人必将战胜侵略者,一定会取得胜利的主题。

总之,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笔者认为,按照文章不同情况简约化处理教材进行简单教学,不失为一条捷径。

初中生语文小论文

人们常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具有吸引力。下面小编整理的初中生语文小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 要: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自如地表达内心的感受,是何等幸福的事情。任由笔尖印下自己或开心、或难过、或骄傲、或悔恨的文字,从文字中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多少年后依然会唤起回忆感动自己。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文采的练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与练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段练笔;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也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标中,对于“写”的重要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渗透。

小学共有三个学段,到了第二个学段,即三年级之后,写作就被正式划入教学要求之内。如果在第一学段,时不时的进行一些“随堂小练笔”,学生是很难一下子写出主题明确,表达流畅的文章来的。所以,切实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安排适量的小练笔是非常必要的。它在小学低段与中段这两个学段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使学生从“读”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足够的缓冲。

【第1句】:让小练笔走入课堂

【第1句】:出示句型模块,完成小练笔

低年级的写话,一定要先给孩子搭好梯子,牵着孩子先仿后创,慢慢走上写话之路。通过句型模块来仿写一段文字,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孩子们对这样的练笔充满信心而且跃跃欲试。

【第2句】:利用文中的关键词串文

从文中挑选几个词语,让学生写一段话,其中用到所提供的词语。例如在《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中,有很多的好词:夜幕降临、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金碧辉煌等等。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这些词语中的一两个来说句话。有学生这样写到:我的家乡石河子是个美丽的地方,每当夜幕降临时,道路两旁的路灯多彩夺目,十分耀眼。优美的语言文字运用需要多多积累,然而积累绝不能死记硬背,一是要让孩子体会到文本的意义;二是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文本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这样孩子积累起来才有兴趣,才有效率。

【第3句】:将省略部分补充情节,丰富内容

有些作者喜欢以省略号作为文章的结尾,留给读者的是一片想象的空间。有的是省略人物要说的话,有的是列举的省略,有的是省略的故事情节,有的是想象的省略,这些省略号的六个点,也恰恰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抓的写话点。在执教《泉水》一课时,通过学习同学们感受到了泉水甘愿奉献自己,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孩子们非常喜欢泉水。这时有教师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文中的省略号,说明泉水不只流到了课文中描述的地方,一定还流到了别处,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仿照课文句式练写泉水还流到哪里,做了哪些好事。

【第4句】:化身为旁观者与文中的主人公对话

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和学生都是课文的读者,在学完一篇课文后,化身为旁观者与文中的主人公对话,也是很不错的小练笔切入点。在执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有同学写到:“小狮子不要再懒惰了,不能一辈子依靠父母,我们自己也要强大起来。”

【第5句】:将古诗作为故事梗概,丰富情节编写故事

将古诗精练的内容,作为故事的梗概,让学生们为古诗编写情节生动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练笔点。例如,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有学生为这首诗写了一个画面优美的故事:两只黄鹂在柳枝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快看啊!快看啊!蓝天上飞过一行白鹭。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山上的皑皑白雪,江面上的小船正向东吴的方向行驶。”无论学生这个故事编写的是否符合古诗的原意,教师都应该因势利导,努力鼓励学生们展开想象,大胆创新,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享受创新的乐趣。浸润在童趣的想象中,语文教学也将变得美丽而快乐。

【第2句】:让小练笔延伸到课外

这种课堂小练笔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克服了孩子们写作的恐惧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让写作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小练笔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每周我们会布置一项小练笔作业。主题不限,孩子们可以去享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去尽情释放那倾泻而出的思想与情怀。

每个双休日,我们都会布置一篇小练笔。由于孩子们还小,在写的时候允许他们汉字中夹杂着拼音,只要表达流利,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对孩子们出现的错别字或拼写错误现象只提醒不深纠,以免打消了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

【第3句】:创设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练笔兴趣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需要我们精心呵护。要善于赏识,勤于赏识,给予每一个孩子以足够的宽容和耐心,对孩子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予以及时而热情的肯定和赞赏,让他们在早期学习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小练笔需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以此来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

【第1句】:利用早读时间读小练笔

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读时间,我们只抽取5到10分钟的时间来读小练笔。因为上课的时候需要识字、写字、分析课文、练习写小练笔,留给大家分享小练笔的时间就少了。将早读时间抽出一部分来分享小练笔,是个不错的主意。

【第2句】:制作班级周报

早读抽出时间分享的是平时课上没有展示完的小练笔。而班级制作的周报则展示的是学生们每周在家完成的一篇小练笔。

在周一的时候,将孩子们在家完成的小练笔收上来。从周一到周四的课余时间,老师要抓紧时间批改,并挑选出较好的小练笔登载到班级周报上。虽说是班级的小报纸,但为了吸引孩子们,周报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画笔为文字画上相应的插图。这样会最大化的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同时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自己写的文字如果能登到班级周报上,是多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啊!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赏识能使人快活,赏识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赏识能点燃孩子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得到赏识的孩子们,无疑是获得了一种力量极强的鼓励,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萌生一颗写作的种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让学生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真谛。”而小练笔的随机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只要长期坚持,少走弯路,少玩花头,必定能够点燃孩子的创作激情,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初中生地理小论文

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初中生的地理小论文,欢迎借鉴!

  初中生地理小论文1

风”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风的形成与地球的自转、公转,与空气的冷热、干湿、气压,与陆地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形特点以及海陆位置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形成风的必要条件:一是当A、B两处空气温度失衡,冷空气处向热空气处流动而形成风;二是A、B两处空气气压失衡,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而形成风。大气温度、气压的平衡是相对的,短暂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永久的,这种不平衡越悬殊,则风就越大。由于风在大气层中是运动着的气流,因此风是大气环流的动态表现,也是大气成分自然调节的过程。大气环流的方向体现在风向上,强弱和速度则体现在风力上。风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非同寻常,它不仅有巨大的搬运、传播作用,同时也有调节空气气压、温度、干湿等方面的作用。所以风既是形成气候的主导诱因,也是构成气候的要素之一。

我国是一个四面八方来风的国家,加上我国面积广大,地形地势的复杂性和海陆位置的特殊性,不同季节不同方向的来风相互间交汇融合,又随地形地势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呈现出极其错综复杂的态势。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由于我国来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又由于多样的气候条件,才使我国各地呈现出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地表景观和生态景观。但是,由于风的干湿强弱、生成时序、方向、冷热等因素在自然界中有着鬼使神差般的不确定性。因此,几千年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未形成固定不变的、周期性的气候模式。无论局部地区或国家全局,气候变数的几率是非常大的。气候灾害仍然是我国面临的最大自然灾害。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说的就是气候的不确定性。历史上气候灾害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是屡见不鲜的。现在虽说我国各地皆能较准确地预测天气,却不能预测气候,更不能掌控气候,因此,我国防范灾害性气候仍有极大的困难。

我国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绝大多数农耕区都受季风的影响。影响我国的季风按季节时序可分为冬季风和夏季风。冬季风分别源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国中、北部地区,按其风源地可分为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冬季风由于源自亚洲大陆北部高纬度地区,其主要特征是寒冷而干燥,每年冬季若东北季风汇同西北季风强势南下,一波接一波不断攻击南方,虽有秦岭、大巴山脉的阻挡可以削减其锋芒,但作用有限,故南北两方均不能摆脱大风降温的厄运。这便是不期而至的寒潮。每波寒潮持续期一般为七至十天,也有长达二十天以上的,若北方寒流与大量南方温湿空气接触,则极易造成南方冰雪灾害,此类例子已不鲜见。每年夏季是我国盛行夏季风的时段,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分别是生成于太平洋上空的东南季风和生成于印度洋上空的西南季风。两大夏季风的显著特征是湿润和暖热,故夏季是我国各地集中降雨的季节,而降雨的地区分布和雨量的大小则完全由两大夏季风来决定。若这两大季风在我国登陆的时序早且携带大量水气,强势自南向北推进,则有可能导致我国南北两方暴雨成灾或雨季过长而涝死庄稼;若向北推进的速度过快,则有可能造成“北涝南旱”。若两大夏季风势弱,登陆的时序晚,向北推进的速度慢,则有可能造成“南涝北旱”或“南北干旱”。因此,我国降水分布、雨量大小以及地区干湿每年都要面临大自然不确定的赐予。这里要特别提到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每年携带印度洋上空大量暖湿气流向北推进。遭遇喜马拉雅山脉铜墙铁壁般的阻挡,故只能在山脉南麓降下大量雨水而成为世界雨极。因此,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北广大内陆地区影响甚微,这也是该地区常年干旱的主要原因。但是,西南季风却可以经中南半岛从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海拔较低的空隙地区推进而影响我国广大的西南地区,给我国西南地区带来降水。若西南季风势弱,则我国西南地区,特别是云贵高原降水将严重不足。2009-2010年云贵地区持续冬春百年难遇的旱情与2009年西南季风的弱势密切相关。此外,影响我国气候的来风还有来自遥远的北大西洋上空的西风。西风在世界各大洲都是普遍存在的,且都是常年存在的定向风。在北半球,最为浩荡的西风从欧洲西海岸登陆,自西向东横贯整个欧亚大陆,形成亘古未变的定向风带。而在北美大陆,西风一登陆北美西海岸便遭遇落基山脉全面阻挡,因此对加拿大、美国中东部地区影响较小,西风带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其形成疑与地球自转有关。需知“坐地日行八万里”,折算到地球自转时速为1660多千米,对大气层怎能没有搅动或带动作用呢?每年夏季欧亚大陆西风带裹挟北大西洋大量水气,在其经过地因势抛洒雨露,成为欧亚大陆中、西部主要的降水来源。但降水强度自西向东呈逐渐递减态势,直至我国新疆西部时,降水态势已成强弩之末,但尽管如此,相对于我国西北广大内陆,准噶尔盆地及以西地区还是受西风带影响而得到较多的降水。每年冬季西风带较为干燥寒冷,途经我国西北地区时汇同北方寒流加剧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寒冷,对我国南方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则影响不大。每年夏季,高层西方气流将越过青藏高原,给我国中东部、南部广大地区带来凉意,同时又与西南、东南暖湿气流结合,促成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因此,绝不能忽视西风对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风”情复杂,在地理教学中只要做到以风为纲,结合有关的中国气候资料、图表,就可破解中国气候的复杂性,给学生留下较为系统而深刻的'印象。在现实生活中,关注我国四面八方来风的冷暖、干湿、强弱,加强对风的监测,不仅是准确预报天气的首要条件,也是有效利用风能资源的首要条件。

  初中生地理小论文2

去年【第7句】:21暴雨灾害给北京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此,我想研究这个内容,找到造成此次暴雨灾害的原因,尽量避免以后再次发生这样的灾害。我研究的方法是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以下是我的研究内容。 2024年7月21日,北京城遭遇今年以来最大的雨,局地达特大暴雨级别。一天内,暴雨级别上升到橙色。截至22日2时,全市平均降雨量164毫米,为61年以来最大。其中,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到460毫米。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全市受灾人口190万人,其中房山区80万人。据统计,北京“7·21”特大自然灾害已造成79人遇难,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北京几乎每年到这个时候都易出现暴雨天气,到底原因是什么?

一. 冷暖空气交汇

南方的水汽源源不断 冷暖交汇点处于北京上空

气象上有一种说法叫“七下八上”,即七月下旬八月上旬这段时间,华北地区进入降雨集中期,容易出现雨量集中、强度较大的降雨过程。这和我国整个雨带随着季节从南向北推的规律是相吻合的,即从最早的华南前汛期开始,到江南梅雨,再到当前的华北雨季。出现强降水的原因主要在于水汽条件充沛。我国属于季风气候,当季风北推到华北这带地区时,就为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供应条件。此次降雨前,北京的天气非常闷热,说明了空气中的水汽含量非常大。据我们估算,北京上空大气中的水汽累积含量已经达到了50毫米左右的量级,即使不算上外来水汽的供应,只是单纯空中的水汽降落到地面就够达到

暴雨量级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因此,这一带产生了强降雨。此次天气系统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冷暖空气的交汇点恰好处于北京上空。并且,持续几天的闷热给京城积蓄了充沛的水汽,北京以南的水汽又源源不断地输入,将空气湿度送至饱和,为降雨营造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二.热岛效应

城市化增加降雨量 下垫面热力大促使云系新生,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也是加大雨量的因素之一。早在2002年,美宇航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谢泼德博士就发表过论文称,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地区气温有可能比周围郊区或农村高出0.56℃至【第5句】:6℃。这些多余的热量会破坏城市空气循环的稳定,并有可能促进降水云层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地面热力比原先大。这导致城区气温难以回落,水汽无法流失。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正是由于地面热力大,产生对流运动,使得云系不断地新生和发展,加大了降雨强度。不过也有气象专家认为,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有着非常复杂的物理机制,因此,尚不能断言像北京这种特大城市,城市化进程是造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这次北京暴雨灾害给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市政府都应该即使找到缓解这个问题的办法。同时应该加强北京的排水系统,使洪水暴雨来临时不会无法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