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第1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和发现,正是这些发明和发现,促进了科技发展,也改变着我们一点一滴的生活。今天通过和爸爸妈妈的聊天,使我对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吃完饭,爸爸打开电视,我们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农民伯伯开着收割机,开心地收割麦子的画面。画面上,收割机收麦的速度非常快,这边收割麦穗,那边就出来麦粒。看到农民伯伯乐呵呵的样子,他一定在想:有了这么发达的科技,今年的庄稼指定又是大丰收呢!

看到这幅画面,我不禁感叹道:“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真是无处不在呀!” “是啊,在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收割机呀!种庄稼只能人力、畜力,若是天有时‘不高兴’,再来场像冰雹、干旱什么的自然灾害,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爸爸深刻地感叹说。” “不光是农业,其他行业也是这样。”妈妈补充道。“比如工业,一些危险大、难度大的工作怎么办?人们利用发达的科技发明了机器人去替人干,这样就安全方便多了!”“我们做为21世纪的新主人,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生活呀!”我在心里暗暗发誓。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使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以前,要去世界各地游玩是很困难的。可现在人们制造了高速列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今晚在上海,明天早晨可能就在香港的大街上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登上月球,使“嫦娥奔月”神话变为现实。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归根到底,是科学让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总之,科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科技,使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科技,能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今天通过和爸爸妈妈的谈话,让我深刻地明白了:科技改变生活!要很好地利用科技,发展科技!要从小就好好学习,养成爱科学、实践科学的好习惯,长大以后让科学造福全人类,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2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们的脚下的土地无时不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源于科技!

——题记

一千年前,人们过着简单、艰辛的生活。那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只求平平安安、吃饱喝足,维持正常的生活,为此人们烧香拜佛,祈祷平安。马车应该是唯一的交通工具了,但是价格昂贵,老百姓只得选择徒步。从上海到北京需跋山涉水,若是患上肺炎,便是无药可医,因此人们的寿命很短。

如今,有人发明了手机,缓解了身处异地的人们的相思愁绪;有人发明了飞机,舍去了在外奔波的人们的漫漫路途;有人发明了麻醉剂,避免了被病魔折磨着的人们又一层的痛苦。正是科技使我们的这个地球变小,变小。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物质的享受,更多的则是精神上的安逸。烧香拜佛依旧存在,不存在的是人们愚笨的观念罢了。

发展至今的医疗技术,几乎可以将生活中所有常见的疾病通通治愈,被延长了寿命的人们,拥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展生命、享受生命。生物、化学等自然学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原本好奇心强烈的人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人类在探索与发明的同时给自我价值以肯定,人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福祉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曾经,人们惊异于漫天的星斗;如今,我们已经能够将卫星送到太空。

曾经,人们思索着如何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立足;如今,我们思索着如何在这明争暗斗的世界里生存。

…………

科技改造者这个社会,我们需正视科技的力量,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第3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__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抢占先机、迎难而上,肩负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近日,中央宣传部、科技部、中国科协在北京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弥曼等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张弥曼、多吉、倪光南、严纯华、邹学校、李贺军、李兴钢、蔚保国、秦川、王杜娟等10位先进典型,他们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科研成果赢得世界同行尊重;有的扎根基层一线,为扶贫攻坚和人民幸福付出毕生精力;有的投入社会公益,几十年如一日开展科普宣传……他们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真谛,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发布仪式以“科技中国梦 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现场播放了反映10位“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的视频短片,采访讲述了他们的工作生活感悟,并向他们颁发了“最美科技工作者”证书。

参加发布仪式的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师生代表纷纷表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新时代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要以“最美科技工作者”为榜样,牢记科技报国的初心,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4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一位农民为了致富改种了很大一片枣树林,天天精心护养,全家人都指望这片枣树给他们带来财富,终于盼到要收获的季节,可令人迷惑的是枣树的花谢了之后并未结果,反而变成光秃秃的枯枝,这让这户农民很是伤心,望着一片片败叶残枝,一家人都忍不住抹眼泪,却又无可奈何。

当时正逢科技下乡,很多专家都来帮助农民,传授科学技术,用科技发家致富。这位农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请专家去他家的枣园看看枣树的问题,一到枣园,就看见农民的家人正在向枣树喷农药,便上前问原因,他说枣树上的飞虫,要用农药杀虫。专家看看枣树,马上阻止说:现在正是枣树花期,不能喷农药的,那样会烧死花枝头,当然就不会结果了。农民依然半信半疑,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便抱着怀疑的态度按专家说的又培育了一年,出乎农民的意料,枣树当年就收获颇丰,从只有一千斤的总产量猛地蹿到了二十五万斤,让那农民又惊喜又佩服:原来科技发明了农药,使用农药也还要科技。

科学技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以前农民靠天吃饭,种植庄稼、树木全凭自己的经验,但病虫害还是经常让他们损失惨重。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发明了农药,用来消灭病虫害,农民们有了保护庄稼的宝贝,发家致富可就快多了,但农药使用起来也需要科技的帮忙——使用不当便会造成类似的灾害,给农民带来了不幸的后果。由此看来,科学技术的确是发家致富的金钥匙。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相信科学,掌握技术,致富方有保障。

科学技术实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5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_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各尽所长,主动奋战一线、潜心科研攻关、开展战略研判、参与科学普及,为防疫抗疫贡献力量。各级科协和学会启动全国应急科普联动机制,开展科学辟谣,组织义诊及心理咨询,科技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开展联防联控, 191个全国学会共同倡议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172家科技馆联动为青少年提供“空中课堂”科学教育。中国科协再次向这场阻击战中的“最美逆行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的关键阶段,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必须更加紧密团结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__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决战有我的担当精神,为打赢阻击战再作新贡献。

坚定信心听党话。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迎难而上,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坚决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本职工作中,以爱国奉献激励人心,以团结信任凝聚人心,以仁爱友善温润人心。坚定信心保“六稳”,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做到疫情防控、生产发展两不误。

科学防治强支撑。面向防控一线,强化协作意识,加快诊疗手段的临床应用。强化协同奉献,攻克最急防治难题,把成果运用到防疫抗疫的战场上。面向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加强决策研判,服务科学治理。面向社区村镇,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加强防疫辅导、心理疏导、科学引导,帮助群众理性看待疫情,增强防范意识和防护能力。

合作发展解难题。坚定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信心,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立足岗位,科技护航,服务复工复产。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学会组织,积极投身创新驱动助力“百城千会万企”行动,推动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服务中小微企业。化危为机,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崇尚科学树新风。自觉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科技伦理自律,在防疫抗疫中涵养优良学风作风。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公众理解科学、相信科技的力量,培育全社会的科学理性,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科学生活方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开放交流凝共识。积极参与国际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与世界同行共享研究成果,提高人类共同应对重大疫情挑战的能力。讲好中国防疫抗疫故事,增信释疑,深化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第6篇: 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未来的科技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大家都很好奇。未来可能有像人一样的机器人?未来的汽车能在天上飞?电脑也会有思维会说话谈感情?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畅想未来的世界吧!

清晨,我正懒洋洋地睡在床上,蒙眬中听见一阵音乐把我给弄醒了:“小主人,起床的时间到了。”家用机器人正拿着我的衣服站在床头边。我漫不经心地说:“我昨天穿的衣服你给洗了吗?”“放心吧,小主人,早就洗好烘干叠好了。”机器人说,边说它还边帮我把衣服穿好。此时我的床慢慢地自动变成了迷你电汽车停到窗外,它悬在空中等候指令。就连洗漱也不用我自己动手,毛巾停在空中,牙刷也停在空中。我洗漱完了之后,机器人又拿了一个食谱给我,那是早餐食谱,我随意点了牛排、汉堡、鱼翅、龙虾,吃完了只要说一声好了,机器人就自动把餐桌收拾干净了。我说:“给我备一艘飞船,我马上要去一下月球。”“小主人,飞船已经在窗外。”,我进了飞船,按了一下月球标志,我说了一声:“开”,飞船就自动飞行了,仅用3分钟就到了月球。

又过了20年后,走进我的母校,发现学生的书桌上都没有课本,都是荧幕。原来老师只要在电脑里语音输入题目,就会显示在学生的荧幕里,一切都是全自动的,像我们这么多学生的学校,只要很少的几个老师就足够了,同学们个个学得都非常棒。

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我的畅想,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努力,这一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