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解析:卓孟毅:高考150分第一人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背囊|卓孟毅:高考150分第一人
【新闻缘起】
随着福建省的高考成绩公布,又一批学霸备受关注。其中最特别的就是泉州五中的考生卓孟毅。他的总成绩达到了678分,有希望冲击清华北大。但他的成绩却引起网友的热烈争议。因为他的语文竟考了满分150分!
语文满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作文满分;这么多猜作者主旨的题目满分;这么多阅读理解满分;而且一般的试卷是两位老师双评,他的满分试卷就意味着经过数位阅卷老师括阅卷组组长,小组开会,集体研讨后,一致决定给满分。
数理化满分年年见,语文满分真是千年一遇!据统计,近20年来,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总数约为2亿。在这庞大的考生群体中,全国高考语文的最高分通常在145分左右。恢复高考以来,历史上只有两个考生创造过语文满分“奇迹”,一个是1998年的全国高考状元张镇风,一个就是今年的卓孟毅。
【网络声音】
引起争议的正是卓孟毅150分的满分语文成绩,不光网友感到震惊,就连很多中学的语文教师都为此感到难以置信。因为文无第一,每个人的思考都不同,语文具有很多主观题,作文想要拿到满分更是难上加难。
总结网上争议,无非两种。
一是质疑和不信。
“咋可能主观题能和标准答案一样,不一样怎么可能满分?比数学满分还炸裂”
“他是怎么做到阅读题和作文题也拿到满分的?”
“数学满分没有异议,运算过程和答案正确就能拿分。但语文满分没有说服力,作文标点符号,错别字,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结构不完整都要扣分,拿不到满分。”
二是认可和肯定。
“阅卷组肯定是审了又审的,经得起质疑和复查。”
“为什么语文不能拿到150分?只要写得好,就应该给孩子150分。这是打破了陈规旧俗,值得点赞。”
“不能以自己的能力和有色眼镜去看学生,按照相关的答案能够得到满分,又何足道哉。语文是一个模糊的学科,一千个学生有一千个答案,人才就是人才,不要责全求备。”
【满分秘笈】
1、语文第一的背后离不开积累的习惯。
卓孟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一,那就是——积累。
高一高二起,卓孟毅就一直注重语文积累。
等到高三一轮复习的时候,老师会把那些重要的基础知识点,重新过一遍,然后会分专题整理出来。
这个时候可以重新巩固,增进自己对这些知识点的认知,然后找一下自己的薄弱点。除了每天都不落下的阅读知识积累,他也格外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每周末他都会进行1~2次的作文素材摘抄。
摘抄内容分为不同的专题,如读书、成长等,在复习的时候按专题来进行复习。
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将自己摘抄的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一些整合,达到将素材内化于心的效果。这样就可以在考场上灵活自如地运用。
可想而知,如果卓孟毅这三年来没有不间断的积累,就无法铸就如今高考语文满分的神话了。
2020年湖北高考状元唐楚玥,她的高考语文146分,仅离满分只差4分。146分的语文成绩,并不是偶然,也在于她从小就有积累的习惯。
课堂笔记用心整理,知识点清晰,每一个需要在意的点都会用红笔标记。平时不仅阅读,还会将书上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整理。
她的许多作文素材,分类特别细致。有按话题分的,像“古风音乐”“孔子学院”;有按素材的类型分的,有名言,有实例;有摘抄整篇文章的,有整合素材的……
2、多阅读。
上海语文特级名师黄玉峰曾强调:“语文学习就是厚积薄发,如果不加强阅读大量积累,学霸也会变成学渣。”
卓孟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语文学习的秘诀之二,那就是——多阅读。
去年高考,华师一附中语文考了145分的学霸分享了他的语文学习秘籍。他特意强调的重点也是,多阅读。
2020年,北京高考学霸王淇颖也谈到阅读对她的高考有很大助力。她打小就热爱阅读,尤其喜欢读鲁迅、张爱玲的作品。即使在高三学习非常紧张的阶段,她依旧挤出时间来阅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决定语文成绩的能力中,阅读能力占了八成。
北大教授温儒敏就曾说过:“你想得高分,想写得更好,就要靠积累,要靠个人的阅读,大量的体会和感悟。”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什么题海战术,都比不上大量阅读。
3、写一手好字。
孩子再不练字,将成为“隐形差生”。
写一手好字,有多重要?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高考一篇800字作文,阅卷时间仅有30秒左右,不到一分钟。若考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阅卷老师很在有限时间内找到得分之处,很大可能会造成误判的情况。相反,字迹工整、漂亮的作文常常让阅卷老师舍不得扣分。
有经常参加中高考阅卷的老师也证实了这点:“老师一天要批阅几百上千份试卷,越到后面越疲累,看到卷面整洁的就会认真看,有些连字都看不清的,只能根据第一印象打分。”
4、高考应试技巧。
卓孟毅同学在应试技巧方面也颇有心得。
他认为,要想在高考语文科目中取得好成绩,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避免跑题。
在作文方面,他建议大家进行“一句话概括主旨”的训练,即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既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又能让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此外,他还建议大家多积累一些素材和名言警句,以便在考场上能够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