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春联的活动感言

网络整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收集春联的活动感言

收集春联的心得体会50字

将深刻体会到,春联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旧的一年,我们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新的一年,我们即将放飞自己的梦想,努力学春联能告诉我们的还有很多。

春联贴上了,预示着新的一年始,我们以这种方式来鼓励自己要有所成就。

春仅仅是摆设,它不是装饰,而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它是家家,奋发向上的标志。

收集春联之后我会有什么感想

“新年到

新年到

家家户户真热闹

”马上我们就要迎来热闹的春节,而春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大红春联。

如果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大红春联,就能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语文书上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有意义的春联。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梅花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这句话的意思是:梅花开了,带来了烂漫美好的春天。

爆竹声声,预祝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它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梅花在斗雪吐艳,向人们报告着春天的到来,给人精神,给人力量,给人希望。

让我想起“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

我认为作者“烂漫”和“平安”写得好,因为“烂漫”的意思是:光彩四射,绚丽多彩。

让我们感到春天的梅花也是光彩四射、绚丽多彩,十分美丽的。

“平安”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让我们知道“竹爆(报)岁平安”的含义。

我喜欢这个春联

春联感想及体会

这个问题涉及到春联的赏析,为您奉上,请参考:  

【第1句】:  横批:盛景争春  上联:楼外春阴鸠唤雨  下联: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第2句】:  吉星高照  新春富贵年年好  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3句】:  前程似锦  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你对春联的感想300字

春联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桃符上题写“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便是史上第一副春联。

从此,题桃符演变成了写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余亚飞《迎新岁》称:“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 家门口贴上春联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了序幕。

现在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几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一副副春联,似家家户户向春天发出的请柬,又似春天给家家户户送来的喜帖;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而且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春节欢欣。

关于春节贴对联,剪窗花活动的感想感言

剪窗花的心得体会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剪纸艺术不仅有浑厚、单纯、简洁、明快的特殊风格,还反映了农民那种朴实无华的民风。

窗花是剪纸内容之一,它代表着幸福、吉祥、喜庆之意。

窗花的内容丰富、色彩明亮。

今天,我和爸爸还有我的好朋友高美芹一起剪窗花。

剪窗花需要三个步骤:折纸、画图、裁剪。

折纸就是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斜着放,然后向上对折,就折成了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左边的一角向右折,最后再把折过去的那个角对齐折一遍,转到后面,把多出来的那个大角向右折,就完成了。

折的时候高美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折纸图,突然,她拉着长声说:“哦,我明白了

”然后拿着手里的彩纸,折了一遍又一遍,纸都被她折烂胡了,可还是不行,她急得跺脚。

这时,我心里不禁想:明明不会还装懂,哎

可她并没有放弃,耐住性子,又把纸图看了一遍,从她的眼神中能看出来她已经完全投入在折纸图里了。

最后,她尽了最大的努力,终于慢慢叠好了。

虽然不是很板正,可我知道她尽力了。

爸爸叠的很快,他仔细地看了一遍纸图,然后飞快的叠好了。

我叠的很快,手一动一动的就叠完了。

画的时候高美芹专注地看着书上的画,用着黄色的铅笔,将上面的画完美地画了下来,简直和上面的一模一样,她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爸爸他笨手笨脚的,画了好几遍,自己也没满意,然后她把画的纸放在了折纸的书上,睁着两只大大的眼睛,重新认真地画了一遍,终于像了点。

我慢慢的画,所以画的很漂亮,很细致。

剪的时候高美芹慢慢地、小心地围着画的线剪,看她的样子,真是全身投入。

爸爸拿着剪刀,一点都不细心,剪得乱七八糟。

我在件的过程中剪坏了一点,那时候,我皱着眉头,望着剪坏的窗花,心里想:要是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剪。

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剪窗花是一种艺术,是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其实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人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一段生活场景,都是艺术,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身边都是美的源泉。

收集春联的作文

我过年时干了很多事:有拜年、包饺子、放烟花、吃团圆饭……但我最喜欢贴春联了,大年三十的早晨,我和大舅便开始贴春联了。

我们先撕去旧春联,然后分工合作:我递浆糊,大舅用刷子把浆糊刷到门框两边;因大舅是做生意的,我们选中了一幅春联,上联是:生意兴隆通三江,下联是:财源广进达四海,横批是:财源茂盛,我便一条一条递给大舅,大舅便从右向左贴了起来,不一会儿,春联便贴好了,该贴门画了,我们挑来挑去,挑中了一幅画有金童玉女的门画,便从左贴了起来,金童贴在左边,玉女贴在右边,我仔细一看,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没有贴“福”字

我问大舅,大舅说:“福”字贴在里面的小门上。

春联贴完了,我也成了大花猫。

但我很高兴,因为我知道了贴春、门画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及对新年的祝福。

搜集春联十幅,每幅并有300字欣赏

【第1句】:横批:盛景争春 上联:楼外春阴鸠唤雨 下联:庭前日暖蝶翻风 赏析:‘唤’字用得神秘,而“翻”用得最为活泼,巧妙,把风的活动写得很形象,再说暖蝶如何‘翻’风,这倒有点意思,‘逐’字把春这一景象给拟人化,形象解释了鸟声因春‘逐’而来 。

【第2句】:横批:吉星高照 上联:新春富贵年年好 下联:佳岁平安步步高 赏析: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

上下两联词组相同。

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

“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

“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

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3句】:横批:前程似锦 上联: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 下联: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 赏析:此联横批用“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

【第4句】:横批:新春大吉 上联:春回大地百花争艳 下联:日暖神州万物生辉 上联: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 下联: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 赏析:这类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第5句】: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下联: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 上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下联:春满乾坤福满门 赏析:这类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第6句】:横批:团圆暖春上联:冷冷暖暖方是年味下联:分分合合尽显年意赏析:这副春联最好的地方在于冷冷暖暖,分分合合。

意思相反,诠释到位。

冷冷暖暖将的是天气冷,情意暖暖。

分分合合指的是家人一年到头相聚的喜悦。

甚有年意。

而横批恰到好处,画龙点睛。

十分有意思。

希望你们多多看看,品味品味。

【第7句】:横批:万象更新 上联:和顺一门有百福 下联:平安二字值千金 赏析:这副春联意思是万事以和为贵,顺顺当当的家庭岂只有百福

平平安安的生活,不是用多少金钱能买来的 。

在新的一年里处处焕然一新。

新年新气象,新希望,新成就。

万象更新。

【第8句】:横批:招财进宝上联:门迎四海千重福下联:户纳乾坤万里财。

赏析: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

主人用这副春联,希望能迎到四海很多的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钱财。

门、户属于代词,代表主人。

【第9句】:横批:兴旺发达上联:东成西就四季来财家兴旺下联:南和北顺八方进宝福满堂。

赏析:这是一副生意人家的对联。

表达了主人在新一年的心愿,希望能在新的一年做生意能够东成西就,南和北顺。

和气生财嘛,做每一宗商品交易都能成功,顺顺利利,就手,生财。

生意兴旺了,自然钱财到手,福禄进门,家业兴隆。

【第10句】:横批:国泰民安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赏析:这副对联的主题是“和顺”。

看似平平常常的语言,实则蕴涵了深刻的内容,在千家万户的“乐”在其中,在老百姓的“福”气洋溢中,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实在是中华民族的期盼和追求。

横批“国泰民安”道出我们共同的心声,也是在欢呼中华民族大家庭“和顺”的春天的到来。